中新社武汉11月22日电 (记者 梁婷)“传统之茧:欧亚大陆民族文明中的丝绸——俄罗斯民族博物保藏文物展”22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,由俄罗斯民族博物馆保藏的283件(组)丝织精品,初次在湖北展出,再现欧亚大陆昌盛多样的丝绸文明。
此次展览由湖北省博物馆、俄罗斯民族博物馆主办,是“中俄文明年”活动中的重要文明沟通项目,将展出至2025年2月16日。
展览聚集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,丝绸织物在欧亚大陆中部区域各民族中的出产和运用情况。包含俄罗斯北部和中部区域民族文明中的丝绸、俄罗斯南部区域民族文明中的丝绸、南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域民族文明中的丝绸、中亚区域民族文明中的丝绸等展现单元。
我国是桑蚕业的发源地,作为丝绸故土,我国推动了欧亚大陆丝绸交易的开展。丝绸之路在各区域民众对丝绸的需求下应运而生。跟着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,海上丝绸之路昌盛,丝绸产品和丝绸编织技能输往朝鲜、日本和东南亚、印度,并由阿拉伯商人传播到欧洲。
此次展览展出了有共同民族风情的俄罗斯丝绸服饰、手艺精密的中亚手艺丝织品、色彩斑斓的伊朗丝毯,以及作为贵族礼仪服饰标志性配饰的斯卢茨克腰带等。
记者发现,在许多展品中,一件绣有“五爪金龙”图画的男人长袍引人重视,其形制、纹样与我国传统的清代龙袍类似度极高。此外,展出的床布饰边、女士坎肩等展品中,比如“仙鹤”“寿桃”“万字纹”等我国元素时有出现。
湖北省博物馆陈设部策展人魏冕表明,我国的丝绸和丝绸刺绣文明在欧亚大陆发生深远影响。其间,如南西伯利亚区域,几百年来,一向有运用我国丝绸制造节日华服、贵重衣物、马匹盛装和室内装饰品的传统。在俄罗斯远东区域的民族传统服饰中,丝绸作为中心资料被广泛运用。
“色彩斑斓的服饰,款式丰厚的织物,文明融合变得形象可感。”魏冕表明,经过展现各具前史传统和地域特征的丝绸文明,展览向观众出现欧亚大陆彼此沟通的多元民族文明。(完)
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: 告发邮箱: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:86-10-87826688